头条新闻

“钒铬废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获2011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2-06-27打印】【关闭

201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已揭晓,过程工程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曹宏斌、林晓、李玉平、张懿、宁朋歌等人完成的“钒铬废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张懿院士、曹宏斌研究员的领导下,研究小组在钒铬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发展和创新,针对钒铬废渣具有资源和强环境危害双重特性且缺乏可行处理技术的现状,项目组自主研发了以绿色分离和污染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实现毒性废渣的高效处理。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针对钒铬化学性质相近、国内外缺乏有效分离技术的现状,发明了用于钒铬萃取分离的伯胺萃取剂LK-N21及改性剂LK-N21X,实现钒铬高效分离;

(2)针对热敏、易乳化的富钒有机相,研发出一种半连续的反萃工艺与设备,确保钒铬萃取分离长期稳定运行;

(3)针对氨介质低能耗循环技术缺乏的现状,研发出高通量、抗结垢的精馏塔设备和控制技术,实现99.9%以上的氨内部循环;

(4)针对萃余液残存的六价铬,研发出直接液相还原规模化制备超细氧化铬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5)发明了一种抗结壁的无卤素钠化焙烧新技术,既避免气体污染,又有效预防原料粘壁;

(6)首次提出了钒铬废渣的"无卤钠化焙烧-钒铬萃取分离-氨介质循环-过程能量梯级利用"清洁处理工艺与集成系统,在万吨级规模上实现了废渣总资源利用率超过95%,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钒铬废渣高值化清洁利用工艺包。

本项目全套技术已于2009年在葫芦岛市建成世界首套钒铬废渣高值化清洁利用产业化工程(1.5万吨/年),产生了重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本示范工程已新增就业700人,累计直接效益超过4亿元,减排毒性废渣2.4万吨,废水零排放;氨介质循环利用核心技术还成功应用到葫芦岛虹京钼业等6家企业,累计减排氨氮超过1万吨,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本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核心专利获得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成果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评价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本项目的开发与推广还将对其它含钒铬二次资源利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和我国重大战略资源高铬型钒钛磁铁矿清洁利用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撑,意义重大。

(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