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王维、魏炜分别获得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6-10-26打印】【关闭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6年项目批准通知。过程工程所王维研究员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是我所第13位“杰青”获得者;魏炜副研究员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是我所第7位“优青”获得者。 

  王维,研究员,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4毕业于四川大学,1997年获该校硕士学位,2001年中科院过程所毕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颗粒流体系统的模拟与实验研究。提出了“三传一反”耦合过程的多尺度CFD方法,理论证明其优于传统的双流体方法并在工程模拟中得到推广应用。主持开发多尺度计算EMMS软件,并授权诸多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使用(如美国NETL实验室、AlstomCSIRO、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曾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中科院创新方向项目和中石油、中石化、Alstom开发项目。现主持科技部973课题、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项目等。在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专著一本“From Multiscale Modeling to Meso-Science”(Springer,第三作者),受邀为Wiley出版的Handbook of CombustionElsevier出版丛书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出版社的《流态化手册》等专著撰写5章(节)。2002-2005兼任过程所团委书记。2008年获中科院首届"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0年发表在Int. J. Multiphase Flow的多尺度CFD综述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2年获化工三大期刊Chem Eng Sci最高引用作者奖;颗粒学会首届MIC-Particuology杰出论文奖;2014年获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2015年获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魏炜,副研究员,博士,1982年生。2004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硕博连读,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2013年成为首位破格晋升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型纳微材料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目前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写中英文论著5部。在ImmunityJACSAdvance Materials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NanomedicineChemistry Communications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H因子27,他引150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30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2308篇为封面文章。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剂学奖、侯德榜化工青年科技奖等多个奖项,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和北京市高创人才计划。先后获得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课题、973子课题、863子课题、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科研规划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