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探索“互联网+”助力过程工程所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5-06-16打印】【关闭

  为了探索研究所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612日,过程工程所举办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十八期高层论坛,邀请美国AMA(美国市场协会)顾问王群先生做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报告,全所六十余名科研和管理骨干参加活动,过程工程所所长助理谭强强主持论坛。 

  王群曾任IBM集团Lotus软件大中国区总经理、微软金融行业大中国区总监等高管职务,率领团队为客户提供数据仓库、大数据、社交网络软件等新产品和创新服务。目前任美国AMA(美国市场协会)顾问、科特勒咨询公司数字营销顾问、企业战略顾问、创业导师,他利用自身在国际化IT、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的洞察和经验,为传统企业转型和创新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报告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入题,透过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凝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探讨传统产业应对发展危机,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本质是“数据的流动”,包括企业、设备和人三者内部或之间自由而紧密的流动,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中间多余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质流的互动聚合,从而产生社会价值。目前,“互联网+”已在B2CC2C新兴的个人消费品领域蓬勃发展,并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同时对传统的服务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等。对研究所而言,科技成果传播和技术需求抓取效率将大大提升,同时通过互联网将进一步强化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金融家以及职业经理人的紧密沟通互联、互通和互动,推动过程工程所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发展。 

  在互动环节,王群与科研人员就“互联网+化工”、“互联网+钢铁”、“互联网+研发”等展开探讨,探索科研人员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强化自身创新优势,为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创新支撑。部分科研人员还针对创业的困惑寻求指导,王群均将自身经验以及社会资源和盘托出,为科研人员引入各类创新渠道和平台,探索新的思路。在活动中,针对互动活跃人员,论坛特赠送《引领转型》一书,旨在寻求大变革时代如何实现个人和机构转型发展思路。 

  谭强强总结指出,互联网强化了资源的传递和整合,为研发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科研人员要善于利用周边生态资源,将成果研发与客户(用户)需求、市场空间、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个人、团队、研究所以及合作伙伴创新创业共赢发展。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引擎,并且能不断依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针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思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创客、知识产权战略、一带一路、商业模式等等,研究所积极引入消化,通过高层论坛、主题培训、沙龙、书籍赠送等方式,将用户模式、协作共赢、杠杆思维等更多市场核心元素融入到科研活动中,探索变革创新模式,推动过程工程所跨越发展。    

谭强强赠送王群水晶纪念奖牌

                   

 (科技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