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国家863项目"含钒铬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万吨级示范工程"通过成果鉴定 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0-05-25打印】【关闭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葫芦岛辉宏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国家863项目“含钒铬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万吨级示范工程”,于2010年5月21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会议由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沈阳分院主持,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由张国成院士、邱定蕃院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樊元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强、辽宁省环保厅总工李宇斌研究员、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中科院沈阳生态所贾永锋研究员组成。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报告、开发实施报告、查新报告,在进行质询后,专家组到示范工程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每一步工艺过程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充分讨论,对废渣的零排放和高值化利用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认真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含钒铬工业废渣是一种难分离的原料,世界上尚无成熟工艺技术;该项目的工艺和装备实现了钒铬废渣多组分综合利用、钒铬高选择性分离、废水零排放的规模应用,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文献检索,该项技术在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为我国首创工程,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钒铬分离萃取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含钒铬工业废渣(钒铬废渣)所含的钒、铬等元素是重要战略性金属资源也是剧毒环境污染物,对其资源化处理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由于钒铬性质极为接近,在该领域中缺乏有效分离技术,大部分企业只能采用解毒后填埋处理或加工成低附加值的钒铬合金,造成渣中15-40%的钒和近100%的铬无法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因渣中重金属浓度高,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巨大。

曹宏斌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辽宁省科技工业攻关项目的全力支持下,在老一辈科学家陈家镛院士、张懿院士的悉心指导下,集过程工程所多年原创成果之积累,与葫芦岛辉宏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合作,经过近四年努力,于2009年4月在葫芦岛辉宏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上首套钒铬废渣全组分高值化利用的万吨级规模化生产线(年处理1.5万吨),也是世界首套钒铬分离的规模化生产线, 率先实现利用含钒原料直接生产高纯五氧化二钒;自主研发的“无卤钠化焙烧、浸出液脱磷脱硅、钒铬萃取分离、热敏易乳化有机相的高效反萃、氨介质循环、高浓磷酸盐脱钒铬、过程能量梯级利用与集成”的全过程整套流程工艺技术,在常温常压的温和条件下实现了废渣的资源化、高值化处理,废渣中98%以上组分转化为产品,全过程达到废水、废渣零排放,同时通过回转窑余热利用、过程能量优化集成,与传统技术相比可节能40%以上。

该项成果改变了我国含钒铬工业废渣以“堆存”为主、缺乏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的现状,示范工程运行一年以来,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形成的有色冶金高氨氮废水零排放技术已在镍、钼、钒、锆等冶金加工行业应用推广,钒铬分离技术已拓展应用到钢铁钒渣、高铬钒钛磁铁矿的资源利用,改善了我国钒铬资源利用率低、对外依存度大的现状。 

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科技部、中科院资环局、辽宁省环保厅、葫芦岛市政府及相关单位领导。


会议现场

                (科技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