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级绿氢流化床直接还原炼铁示范线投产运行
近日,由过程工程所、大连化物所和鞍钢集团等合作建成的全球首套万吨级绿氢流化床直接还原铁示范线实现全流程稳定运行,生产出金属化率达到95%的绿色近零碳直接还原铁产品,成功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的跨越。
面向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国科学院前瞻战略科技先导专项“煤炭清洁燃烧与低碳利用”的支持下,过程工程所朱庆山研究员团队在流态化基础、粘性粉体流态化过程强化理论方法研究,以及千吨级直接还原铁试验等基础上,开发了氢气非内扩散流化床直接还原铁(HIFRI)新技术。该技术通过铁精矿细粉造粒固结改性调控和氢气流态化还原过程强化,突破了传统技术颗粒粘结失流和还原效率低的难题,将抗粘结温度从600℃提高到900℃,颗粒完全还原时间缩短至10min以内,为流化床氢冶金技术发展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团队设计了万吨级氢气流化床直接还原示范系统成套技术工艺包,与鞍钢集团等合作完成全球首套万吨级绿氢流化床直接还原铁示范线的设计建设和调试运行,并已于前期顺利投产,成功实现连续稳定运行,生产出高金属化率近零碳直接还原铁产品。
该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铁矿原料适应性高、抗颗粒粘结能力强、还原反应效率高、工艺设备完全自主化的特点,可为氢冶金技术发展应用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该示范投产运行后,过程工程所将进一步完善提升技术指标,并与各方合作推进50万吨/年流化床炼铁工业示范计划,助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万吨级绿氢流化床直接还原炼铁示范线
(资源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部)